新闻中心
 

【机电学院】“消失”的毛乌素

作者:李晶 杨展硕/文 郝宇君/图           发布日期:2020-07-14     浏览次数:

     

2020年7月1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与资环学院联合开展了为期十四天的以“毛乌素沙漠治理与靖边县农业农村发展调研”为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中,队伍主要围绕毛乌素沙漠治理问题进行调研。

ac4fdf4d76394b66b29aa1963fbf8b18.jpg

2020年4月22日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究竟是怎么样的治理方法让沙漠变绿洲呢?调研队通过咨询基地负责人以及参观治理现场得到了答案。

基地负责人带领队员们走上沙坡,向队员们介绍治沙成果和经验方法。治沙基地周围现已全部被植被所覆盖,基地负责人笑着说“都说毛乌素沙漠是最没有面子的沙漠。”据介绍,为阻止沙丘流动,治沙人员提出了“前挡后拉”治沙方法:首先在沙丘的迎风坡上种植一些耐风蚀、固沙力强的灌木,在借助风力逐渐削平沙丘后进行栽植;最后在风蚀较小,水分条件较好的沙丘背风坡种植一些乔木或乔灌混交林。

实践队登上高处的沙丘,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一千多亩沙地已基本被绿色覆盖,鲜少露出黄沙,基地遍地种植柠条、沙蒿、沙柳、榛子树、杨树、松树等多种植物,植物覆盖率高,密度大。高密度的多种植物混合生长在沙地上,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防风固沙效果,有效降低地表温度,同时,植物的落叶会形成腐殖层,最厚可达到五六厘米,可以增强土壤肥力,变沙地为“宝地”。

f5a3c8cfa7064824906bc660a92b4deb.jpg

早期治沙基地在选择种植物时,只要求满足基本的防风固沙作用。而现在,基地的科研团队开始尝试种植具有一定经济作用的植物。通过扦插的方法进行实验种植,每平方米可种植一颗果树,每棵树可产鲜果五公斤,每公斤价格二十多元,经济价值极高。此外,基地还在试验性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如油用牡丹、山楂、文冠果、欧李等。试验性种植成功后,基地将大规模种植经济性作物,创造大量经济收入,一来提高居民们的收入与经济水平,二来基地也有了更多的收入,可以继续投入到沙漠治理中。

01da25235d9643bb8b2abd28b439b9d1.jpg

三下乡活动结束后,队员们不禁感叹几十年来毛乌素沙漠的治理成效,经过六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漠目前已经接近消失状态,六百多万亩流沙“止步生绿”,周边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这些成果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离不开村民们自己的不懈努力。队员们敬仰治沙初期治沙人不惧困难的精神,并期待毛乌素沙漠彻底从陕西版图上消失,变为一大片绿洲。